中新網首頁 安徽 北京 重慶 福建 甘肅 貴州 廣東 廣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龍江 江蘇 江西 吉林 遼寧 內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團 云南 浙江

中國新聞網河南新聞

搜 索
投稿郵箱:zxwhnxw@163.com
新聞熱線:0371-65700861

首頁 > 文化旅游 > 正文 >

黃河安瀾|“萬里黃河第一壩”究竟有多牛?

  • 2022年09月16日 14:57
  • 來源:中新網河南
  • 責任編輯:李新賀

  中新網河南新聞9月16日電  (王宇)黃河寧,天下平。千百年來,中華兒女既深得黃河哺育澤被之利,又飽受黃河洪水泛濫之苦。9月14日上午,“黃河安瀾”網絡主題宣傳活動三門峽分會場活動正式啟動。啟動儀式結束后,分會場媒體采訪團成員奔赴三門峽水利樞紐,近距離感受“萬里黃河第一壩”的壯觀。

圖為遠眺“萬里黃河第一壩” 王宇 攝
圖為遠眺“萬里黃河第一壩” 王宇 攝

  在三門峽水利樞紐大壩上,采訪團成員一邊聽三門峽水利樞紐管理局辦公室主任金泗榮講解建壩歷史,一邊極目遠眺、靜賞大河風光;乘電梯下至觀光平臺,采訪團成員迎著撲面而來的水汽,看黃河水怒吼著一瀉而下,場面壯觀、震撼無比。

  三門峽水利樞紐是新中國成立后在黃河干流上興建的第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防凌、灌溉、減淤、供水、發(fā)電等任務的大型綜合性水利樞紐工程,是黃河下游防洪減淤工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始建于1957年,1960年基本建成,主壩為混凝土重力壩,主壩長713.2米,最大壩高106米,樞紐總裝機容量45萬千瓦時,控制流域面積68.8萬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積的91.4%?刂泣S河來水量的89%、來沙量的98%。

  金泗榮介紹,三門峽水庫自建成運行后發(fā)揮了巨大綜合效益,曾多次對黃河下游防洪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減輕了下游堤防負擔和漫灘淹沒損失,起到了有效的錯峰作用,減少了黃河下游的洪災損失,確保了黃河安瀾。如今,作為黃河防洪減淤體系和水沙調控體系的干流控制性工程之一,在黃河下游防洪工程體系中,與小浪底、故縣、陸渾、河口村水庫配合防御特大洪水,為黃河下游歲歲安瀾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圖為“萬里黃河第一壩” 在排沙 王宇 攝
圖為“萬里黃河第一壩” 在排沙 王宇 攝

  據了解,通過三門峽水利樞紐的調蓄作用和黃河水量統(tǒng)一調度,防止了黃河下游河道斷流、海水倒灌和河口三角洲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在三門峽庫區(qū)形成了東至大壩、西至陜西潼關、北至山西河岸、南至崤山腳下,東西長90公里、南北寬29公里的庫區(qū)濕地。庫區(qū)內擁有植物743種、動物867種;庫區(qū)濕地有木本植物38種、草本植物560種、浮游植物124種,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野大豆和14種省級重點保護植物,有鳥類279種,對于調節(jié)地區(qū)氣候、保護生物多樣性及生態(tài)平衡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三門峽市鳥類由過去的175種增加到315種,占河南省鳥類總數(shù)的82.5%;每年10月到翌年3月,成千上萬只白天鵝來到這里越冬,造就了黃河上獨具魅力的“天鵝湖”,三門峽市也因此被稱為“天鵝之城”。

  采訪臨近結束時,金泗榮指著大壩中間一塊兒凸出的石頭說:“瞧!就是我們常說的‘中流砥柱‘,也被黃河船夫稱為‘朝我來’,傳說它是大禹治水時留下的鎮(zhèn)河石柱!

  金泗榮告訴記者,“中流砥柱”曾是黃河上的航標,又是行船的保護神,船在激流挾持下不由自主朝中流砥柱沖去,就在船撞向中流砥柱一剎那,回旋在中流砥柱前面的波濤,像一只無形的巨手將船推出險境,上演了絕處逢生的神跡。歷史上這里發(fā)生的所有大的洪水都沒能把它沖毀,因此,“中流砥柱”一直被形容為中華民族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象征。(完)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